南京熊猫:南京熊猫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3-27 17:16:33
公司代码:600775 公司简称:南京熊猫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http://www.sse.com.cn、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网站 http://www.hkex.com.hk 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审计,公司 2024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88,854,556.25 元。
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3 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公司章程》《股东回报规划(2025-2027)》的相关规定,为保障公司持续稳定经营和全体股东长远利益,综合考虑公司2025 年经营计划和资金需求,拟定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南京熊猫 600775 不适用
H股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南京熊猫 00553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王栋栋 王栋栋
联系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经天路 7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经天路 7 号
电话 (86 25)84801144 (86 25)84801144
传真 (86 25)84820729 (86 25)84820729
电子信箱 dms@panda.cn dms@panda.cn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所处行业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2024 年,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力逐渐显现,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半导体、能源电子、高端元器件等成为各省市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领域和支撑赋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市场回暖与政策红利的带动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恢复持续快速增长。
2024 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持续回升,效益稳定向好,投资增势明显,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24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8%,
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高 6 个和 2.9 个百分点。2024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
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2.2%,较 1-11 月提高 0.9 个百分点。2024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
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6.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营业成本 14.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5%;
实现利润总额 6408 亿元,同比增长 3.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0%,较 1-11 月提高 0.04 个
百分点。2024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2%,较 1-11 月回落 0.6 个百分
点,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低 0.1 个百分点,但比同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 5 个百分点。
在智慧城轨领域,截至到 2024 年,中国大陆地区已有 50 多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总运营里程超过了 1.2 万公里。其中 2024 年度累计新增运营线路 53 条/段,车站 595
座,里程达 963.22 公里。新增开工线路 15 条,车站 187 座,里程达 337.86 公里,投资额
2,820.59 亿元。在一些新增开通城市中,一些中小城市如洛阳、绍兴等首次开通地铁或轻轨系统,这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向二三线城市延申,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此外,根据中国轨道交通网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了发展新阶段,维保市场包括日常维保和既有线整体更新改造升级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前景,未来十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在数字经济领域,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备。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移动通信和光纤宽带网络。到 2024
年底,已建成开通 5G 基站总数达 425 万个,千兆用户突破 2 亿,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
乡通 5G”。通过 5G 技术的不断积累,我国 5G 标准必要专利发明全球占比达到 42%,为制
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智能制造应用规模方面,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累计培育建成421 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形成超 10,000 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集群,完成了近万家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升级,构建了 340 余个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业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在高端
装备领域实现了研发生产效能的系统性提升。
2.2 新政策制度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制造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模拟仿真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等发展。未来信息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人形机器人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2、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 8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低空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低空制造产业高地、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等重点任务。
3、2024 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 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 年增长 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4、2025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型储能制造业广泛应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鼓励新型储能产品生产制造以及系统集成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应用机器视觉、超声、红外热成像等在线检测技术优化质量管控系统。提升各类新型储能产品原材料生产、包装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5、2024 年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印发《5G 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 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 5G 规模化应用。5G 赋能生产经营提质升级,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推进“5G+工业互联网”
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面向大中小企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 5G 工厂建设,推广一体化、集约化解决方案,打造 5G 工厂建设标杆。加速 5G+工业互联网重点产品研发推广,加快新型工业网络建设。推进 5G 专用网络建设,探索 5G 毫米波在制造、采矿、铁路、国防工业等领域创新应用。
6、2024 年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方案提出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抓手,“点线面”结合推进数字化改造,加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深度赋能,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着力提升供给质效和服务保障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到 2027 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取得扎实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转型标杆;试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 40%。
7、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扩大5G 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2.3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以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为三大主营业务。
在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领域,公司以建设现代数字城市为主导方向,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重点发展智慧交通、平安城市业务集群,进一步拓展智慧城轨、平安城市通信、数字园区、高新电子、储能电源等业务。
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入融合,依托智能工控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及其他新型智能制造专用和通用装备等产品门类,集成应用自主开发的工业软件平台,专注于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
在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领域,通过智能化、柔性化和精益化管理,为国内外品牌厂商提
供 3C、新型显示模组组件、白色家电核心部件、汽车电子、通信设备及其它电子产品的研发、工艺设计、采购管理、生产制造及仓储物流等完整的制造服务。
2、经营模式
(1)管理模式
公司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全力锻造核心竞争力。从科技创新、市场开拓、队伍建设、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