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股网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数据:

东峰集团:东峰集团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21 19:46:33

公司代码:601515 公司简称:东峰集团
广东东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基于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出现大额亏损,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水平、未来经营发展及多个项目后续持续投入的资金需求,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股票股利,亦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东峰集团 601515 东风股份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秋天 黄隆宇
联系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智慧广 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金园工业城
场A栋2101 13-02片区A-F座
电话 0754-88118555 0754-88118555
传真 0754-88118494 0754-88118494
电子信箱 zqb@dfp.com.cn zqb@dfp.com.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新型材料行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材料工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 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行业和科创板六大领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制造强国和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保障。新型材料产业由于其技术密集度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与支持下,5G、半导体、新能源技术、可降解材料等板块未来发展前景清晰,其中多数行业国产化替代进程持续推进,给相关行业上游原材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双碳”目标的坚定追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驱动锂电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快速提升。《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指出,锂电池产业是推动新型智能终端、电动交通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广新型储能、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蓄能电池,对支撑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方面,要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等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动锂电产业与其下游应用市场即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下探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了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 1,316.8 万辆,同比上涨 38.7%,连续 9 年位居全球产销量第一,稳居全球首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新能源渗透率达 40.9%,同比增长 9.3%。
动力电池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4 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548.4GWh,同比增长 41.5%。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 1,175GWh,同比增长 32.6%。
新能源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以及锂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为锂电池原材
料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 GGII 调研显示,2024 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 335 万吨,同比
增长 35%;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 208 万吨,同比增长 26%;锂电隔膜出货量 223 亿平方米,同比增
长 30%,其中湿法隔膜出货 173 亿平方米,干法隔膜出货 50 亿平方米。2024 年湿法隔膜出货占比
约 78%,同比增长超 5%。目前干法隔膜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集中度较高,未来在储能电池隔膜需求的带动下,干法隔膜出货量将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集流体作为锂(钠)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之一,在锂(钠)离子电池中既充当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又充当其电子流的收集与传输体。复合集流体作为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和金属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相较于传统集流体,展现出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制造成本以及更强的兼容性。随
着相关技术的持续迭代和下游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复合集流体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根据
GGII 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1,175GWh,同比增长 32.6%,虽然 PET 复合铜箔
渗透率目前较低,但下游膜材厂商、电解铜箔供应商均积极布局复合铜箔产能或已处于产品送样阶段,因此后期渗透率将不断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5G 通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导电材料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这将推动复合铜箔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 年中国复合铜箔产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报告》,预计 2024 年
中国复合铜箔市场规模将达到 182.1 亿元,2025 年有望达到 291.5 亿元。
新型材料业务的发展依托于企业长期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淀,公司新型材料业务以全资子公司广东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实施主体,其中鑫瑞科技在传统基膜业务的基础上,深入拓展新能源、高阻隔、可降解材料相关领域,并与行业内领先企业进行合作,在技术研发、产能提升、客户积累等方面已经构建了相应的竞争优势。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博盛新材专注于干法隔膜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基膜产品涵盖从 9 微米到25 微米的主流产品区间,涂覆产品包括陶瓷、PVDF、LATP 等多种产品,其中 LATP 涂覆隔膜可应用于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
报告期内,随着博盛新材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及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别在湖南娄底、江苏盐城投资建设的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及其他综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的有序实施与投产,新增产能陆续投放,隔膜产品的交付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满足客户订单的需求。同时,博盛新材研发团队在传统基膜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深加工的涂覆隔膜,不断钻研涂覆生产的关键装置、设备与技术,目前相关涂覆产品已导入量产,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此外,博盛新材生产团队对生产工艺及设备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单线产能持续提升,并提高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有效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也积极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隔膜及基膜等相关电池核心材料,与各合作方紧密合作,投入多款产品的开发,包括复合铜箔/铝箔、泡沫铜、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复合膜和电解质涂布工艺、新能源车用涂料、CCS 集成母排结构件等,积极配合研发半固态隔膜、全固态基膜并开展测试工作,持续扩充公司新型材料的产品类别与覆盖面,不断迭代产品形成增长新动能。
2、I 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
I 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关注并布局的领域。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一环,紧密关联国计民生,同时也是中国制造 2025 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紧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程。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频出,力挺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并加大对医保控费的监管力度。2024 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着力于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提升医疗能力、加大养老支持和增强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 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创新医疗与疫情防控药械审评审批等重点工作。此外,药监局通过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和服务药品创新研发。政府利好举措频出,医疗和保健支出持续增长,有力推动了医药市场需求的增加,进而促进了医药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为医药包装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 1-12 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5,298.5
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6%;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行业控费政策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利润 3,420.7 亿元,同比下降 1.1%。根据博研咨询调研数据,2024 年中国医药包装市场总规模达到 780 亿元,同比增长 8.3%。塑料包装
作为主流产品,销售额为 507 亿元,同比增长 9.5%;玻璃包装销售额为 156 亿元,同比增长 6.8%;
金属包装销售额为 78 亿元,同比增长 7.2%;其他包装材料销售额为 39 亿元,同比增长 12%。中
长期来看,在高质量、高层级的供需作用下,随着医药行业格局优化与产业升级的不断加深,医药制造行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未来发展趋势将继续向好。
公司已完成了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股权整合,将下属医药包装板块子公司的股权统一转让至全资子公司汕头东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名下,其已成为公司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核心产业平台,并进一步提升对控股子公司贵州千叶药品包装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至 99.9975%。东峰药包通过对旗下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子公司的统筹管理,整合各公司 I 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业务,进一步提升在研发、生产、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价值,切实搭建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一体化平台,有效覆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等医药包装重

东峰集团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数据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爱股网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