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嘉股份:2024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公告时间:2025-04-25 23:12:49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结合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程序、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
日常监督和专项审计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 2024 年 12 月 31 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
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一、董事会声明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保证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亦可能随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经营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公司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范围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本次评价工作依据的是《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有关规定。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技有限公司、济南泰嘉锯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美特森切削工具有限公司、泰嘉新材(香港)有限公司、湖南泽嘉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湖南泰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长沙铂泰电子有限公司。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安全健康环保、风险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审计、资金活动、投资管理、工程项目、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外协外包业务、资产管理、科研与技改、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披露等内部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四、内部控制建设及控制活动
(一)内部环境
1.组织架构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公司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在组织架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的要求,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依法行使公司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部;经营层下设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信息化部、品宣部、证券投资部、总裁办、锯切事业部、海外事业部、电源事业部。
2.发展战略
持续深化和推进以“战略突破、产品领先、全球经营、组织驱动”为主轴的发展战略,培育公司更强的竞争力、更具价值的商业模式和新一轮成长。
(1)战略突破
一方面,稳固锯切和电源两大事业板块基本盘。锯切板块坚定“双五十”目标,电源板块坚守优良品质,消费电子业务开源节流,大功率业务确保高质量交付和提高产线效率,尽快减亏扭亏。另一方面,探索发展空间和转变商业模式。锯切板块在不影响带锯条核心资源的情况下,以带锯条为圆心,实施“泛锯切”战略;电源板块通过在电力电子细分领域拓展自主研发、自主拓展市场的新产品,探索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2)产品领先
产品领先是实现战略突破和全球经营的基础,也是两大事业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要从“材料、设计、工艺、产品应用、新科技应用、品牌”六个方面全面领先,成为全球有竞争力的行业领导者。
(3)全球经营
面对贸易壁垒和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秉持积极作为、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理念,结合全球经营战略和本地化经营策略,坚定推行“市场、基地、人才、资金、资本全球化”。
(4)组织驱动
实现战略突破、产品领先、全球经营的关键在组织和人才。公司将打破原有组织和惯性思
维束缚,根据战略需要及时调整组织机构,培养、选拔和激励双核人才,构建攻坚克难、术业
专精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3.企业文化
经过二十余年的沉淀,公司形成了特有的责任企业文化。
类别 泰嘉股份企业文化内容
使命 追求卓越品质 创造美好未来
愿景 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领导者
核心价值观 做负责任的人
工作作风 平常心、扎实干
企业精神 静行致远,有道无疆
4.人力资源
公司秉承“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以育为本,人尽其才”的人才价值观,积极打造企业内
部人才培养高地,构建了多层次高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创新能力
强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服务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关注员工的需求与
期望、积极制定人才优选政策,针对不同的岗位特性,制定了不同的措施来保证员工的合法权
益,并用《员工福利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等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以劳动合同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5.社会责任
“做负责任的人”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公司在自身发展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
安全环保融入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过程中。公司秉承“自主发展,回馈社会”的理念,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股东提供回报,为员工回馈关爱,积极倡导爱心公益,促进残
疾人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
6.内部审计
公司审计部根据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以日常监督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
工作,组织各部门及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重要业务、关键环节
的风险隐患和制度缺陷,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积极改善,持续完善内控体系,不断提高公司
风险防控能力。
(二)风险评估
公司设立了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部门和子公司开展内控自查和风险评估,
防控各类风险。
(三)控制活动
公司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投资管理、
募集资金管理及财务报告等方面制定了管理制度或工作标准,并通过各类审批流程保障内控制度执行。
(四)信息与沟通
公司制定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保密管理规定》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内部信息与沟通控制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并使用 OA 系统、ERP 系统、CRM 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保障内、外部信息沟通。公司对外发布的信息由相关领导审核批准后对外发布。
(五)内部监督
公司监事会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监事会工作指引》负责对董事会、董事、经理层的履职情况及公司依法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公司审计委员会下设的审计部依据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关联方交易、募集资金使用、重大对外投资、相关费用的支出及经营绩效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人员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或经营风险,审计部以书面报告方式及时向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由公司证券投资部和审计部协同组织各部门和子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自查,整体工作分三步推进,第一,各部门及子公司组织本单位人员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业务或事务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及内控自评;第二,证券投资部和审计部根据各部门及子公司的风险评估和自评结果进行审查、补充和整合,全面清查风险点和具体防控措施,查找漏洞;第三,形成风险管理清单和内部控制制度汇编,通过实施专项审计,评估内控执行效果。
六、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分别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角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对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缺陷,通过对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潜在错报或披露事项错报程度进行判定,以本年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作为重要性水平判断标准。潜在错报金额<税前利润的 2.5%确定为一般缺陷;税前利润的 2.5%≤潜在错报金额<税前利润的 5%确定为重要缺陷;潜在错报金额≥税前利润的 5%确定为重大缺陷。潜在错报金额<营业收入的 0.05%确定为一般缺陷;营业收入的 0.05%≤潜在错报金额<营业收入的 0.1%确定为重要缺陷;潜在错报金额≥营业收入的 0.1%确定为重大缺陷。潜在错报金额<资产总额的 0.05%确定为一般缺陷;资产总额的 0.05%≤潜在错报金额<资产总额的 0.1%确定为重要缺陷;潜在错报金额≥资产总额的 0.1%确定为重大缺陷。
(2)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以假设不采取任何措施该缺陷导致潜在财务错报大小作为判断标准。不采取任何行动导致潜在错报可能性极小,确定为一般缺陷;不采取任何行动导致潜在错报可能性不大,确定为重要缺陷;不采取任何行动导致潜在错报可能性极大,确定为重大缺陷。当存在以下迹象时,增加了重大缺陷的可能性,因此会特别关注以下情况:重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表,以更正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附表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和定性认定标准
一般缺陷 重要缺陷 重大缺陷
潜在错报金额<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的 2.5%≤潜在错报金额 潜在错报金额≧利
的 2.5% <利润总额的 5% 润总额的 5%
定量标准 潜在报错金额<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的 0.05%≤潜在错报金 潜在错报金额≧营
(影响程 的 0.05% 额<营业收入的 0.1% 业收入的 0.1%
度)
潜在报错金额<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的 0.05%≤潜在错报金 潜在错报金额≧资
的 0.05% 额<资产总额的 0.1% 产总额的 0.1%
关系 或 且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