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点软件:新点软件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公告时间:2025-08-27 16:44:18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
半年度评估报告
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和积极回报投资者,提高公司经营质量、投资价值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树立良好的
资本市场形象,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12 日发布了《新点软件 2025 年度“提质增
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为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方向。公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现将 2025 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成果报告如下:
一、聚焦经营主业,提升经营质量的实施情况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按照年度经营计划,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探索业务发展新模式,实现营业收入 66,990.19 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17.71 万元。
1、智慧招采业务:以“五化”战略引领,拓展企业采购向供应链延伸,大模型赋能交易全场景
公司通过 AI 物料治理、AI 编标、AI 公平竞争审查、AI 辅助评标等多项智
能化产品和服务,加速推动央企、大型国企在采购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围绕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数智化转型,不断探索 AI 大模型等数字技术与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深度融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垂直领域大模型以智能填报、智能编标、智能评审、智能问答、招标(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及服务的研发;联合发布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AI 大模型白皮书(2025)》,为公共资源交易垂直领域大模型以及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构建提供参考价值;以标桥工作台、标证通产品为核心,面向投标人等主体,研发更高效率、更好体验、更有价值的工具和服务,并加大“AI+投标人服务”产品研发。
2、智慧政务业务:紧扣数字政府发展方向,重点围绕 AI 大模型和数据要素创新研发,探索运营新模式
深度融合 AI 技术,创新推出“政务智能体”服务体系、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2.0解决方案,升级迭代业务图谱解决方案、基层数据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城市治理一网统管解决方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云服务化研发。同时,公司基于大模型技术构建智能咨询、智能导服等新一代应用场景,着力推广政务服务智能体,已在江苏、上海、广州等重点区域落地,打造知识运营服务的新模式;深化数字化综合监管的业务研究和场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基于融合区块链、AI、大数据等技术,利用平台+数据运营,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深入探索政务数据治理和运营,深度参与上海、江西等政务数据目录治理和运营工作,以 AI 人机协同的模式,助力提升政务数据质量。
3、数字建筑业务:AI 赋能,聚焦 G 端布局,牵引 B 端快速发展
在数字住建方面,基于数字住建基础平台,创新推出 AI 大模型产品“筑小服”和“住政通”两大智能平台;发布了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 2.0;基于房屋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人防技防协同”工作机制;强化与数字住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协同联动,打造“审批-建设-运维”全链条闭环。在数字建造方面,持续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智能防控平台体系。在数字造价方面,持续优化完善新点清单造价软件、新点造价云产品、新点量筋合一产品。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情况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增强公司竞争优势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聚焦于大模型技术、低代码开发、智能交互平台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开发。发布了基于动作流的智能编排引擎 V1.0,实现了与电子表单、工作流引擎等组件的深度整合,升级前端技术栈,设计了新一代编码模型,有效统一了线上线下开发标准;推出鸿蒙移动框架 v1.1beta 版,进一步完善框架能力;在元宇宙与三维可视化技术方面,深入研究了溶解、布料物理材质等高级特效技术,提升场景的交互效果;通过组件化与标准通讯接口定义,解耦了 web 业务与虚拟场景开发过程,进一步提升项目开发效率;发布了交易行业大模型 2.0、政务行业大模
型 2.0、造价行业大模型 2.0,在多项业务功能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布了智
能体 Agent 平台 2.2,重构知识归档、RAG 检索底层,研发结构化 RAG 知识管理
核心功能,可深度应用于各业务场景;深度整合 AI 大模型技术,构建了覆盖全业务场景的智能化产品矩阵。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持续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投入
研发费用达 20,135.99 万元,同比下降 12.98%;申请发明专利 3 件;获得授权
发明专利 12 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154 件,软件著作权 1037 件。
2、加强募投项目管理,切实保证募投项目按规划顺利推进
公司持续加强募投项目管理。2025 年上半年,在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守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切实保证募投项
目按规划顺利推进。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基于新技术的智能化设备及应用
平台升级项目”已顺利结项;“新点软件中央研究院项目一期”、“新点软件区域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及新增募投项目“行业大模型及数据要素运营平台技术与应用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将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加大与优秀科研机构、高校和生态企业的合作力度,拓展研发资源,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公司继续巩固原有校企合作关系。2025 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标志着在校企协同育人领域的示范作用获省级认可。公司联合高校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提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等多个合作专业的培训项目,探索出“数字技术人才全周期培养”模式。此外,公司还持续强化行业生态合作,与华为云等签订合作协议,在央国企招采数字化、云计算、AI 技术与政务领域应用场景等方面开展合作,助力技术融合创新与场景化应用落地,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与数字化服务能力。
4、AI 赋能,全面提升研发效率,激发组织活力,保持核心团队稳定
公司充分应用 AI 大模型技术和工具,进一步优化平台化、协同化、集成化的软件研发模式,持续升级研发管理数字化系统,规范研发流程、提升协同效率、科学采集数据,完善研发绩效评价办法,激发组织人员活力;充分发挥中央研究院在前沿技术探索、核心技术创新研发、技术团队赋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构建全公司知识管理和分享体系,带动全公司研发人员的持续能力提升,强化研发团队的凝聚力。同时,在科学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激励机
制,对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表彰和激励。
三、优化财务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实施情况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持续提高运营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公司坚持“价值”为导向,以“分灶吃饭、单元盈利”战略牵引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迭代优化,通过深化客户洞察、细化组织管理、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搭建人才梯队、优化财经及绩效体系等方面的举措,持续提升内部经营管理质效;同时,公司持续深化现有 IPD、LTC、BLM、PMO、IRT、AT/ST 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建设,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公司持续关注应收账款回款催办催收力度和事前部署,通过函证确认、专员回访、跟进等方式加大催收力度,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 9.07 亿元,同比下降 6.16%。同时,公司定期对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对于账龄较高、金额大的客户,加强催款,复盘评估并添加信用标签,降低后续承接订单产生坏账的风险。
3、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募集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对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严格控制风险,适时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在自有资金管理方面,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严格把控风险,适时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投资产品,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提高投资回报率。
四、完善公司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情况
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持续优化并完善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了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为公司高效、稳健、规范经营提供了制度保证。
1、深化独立董事制度,赋能独立董事高效履职
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办理办法》、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的要求,积极配合独立董事开展工作,持续完善独董履职保障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作用。2025 年上半年,公司独立董事出席董事会 4次,参加审计专项沟通会议 2 次,对重大事项发表独立、客观的意见;对公司定期报告、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进行审阅;了解公司制度的制定及完善情况等,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切实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2、坚持规范运作,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
2025 年上半年,为贯彻落实最新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公司治理与监管规定同步,公司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10 号——市值管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新增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和《舆情管理制度》,明确市值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司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3、加强董监高培训,强化“关键少数”合规意识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积极组织董监高参加监管机构及上市公司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共 5 次,不断提升董监高履职能力;公司定期向“关键少数”人员传递最新的法规速递和监管动态等讯息,帮助“关键少数”人员了解信息披露、重大事项报告、内幕信息管理中的职责,持续提升其合规意识,推动公司规范运作、稳健发展。同时,公司持续加强与“关键少数”的沟通交流,跟踪上述相关方的承诺履行情况,不断强化相关方的责任意识和履约意识。
4、持续完善内控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强化合规经营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在符合内控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持续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公司将继续坚持规范运作,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重视合规管理和内部监督,切实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的实施情况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持续提高信息
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同时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与投资者沟通,保障广大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1、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工作,确保披露事项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严格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内部审批流程,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及时、充分地披露公司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重大信息。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建立健全内部信息审核机制,通过多轮复核机制,确保披露信息准确合规;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