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股网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数据:

中国重工:中国重工关于参加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公告时间:2024-05-30 19:34:55

证券代码:601989 证券简称:中国重工 公告编号:临 2024-027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参加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 2023 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
暨 2024 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4年5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了《中国重工关于参加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公告编号:临2024-026)。本次业绩说明会已于2024年5月30日按期召开。现将相关召开情况公告如下:
一、本次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公司董事长王永良先生,董事、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财务总监姚祖辉先生,公司独立董事陈缨女士及公司董事会秘书管红女士出席了本次业绩说明会,针对公司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并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回复。
二、本次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
问题1:造船市场经历了持续的订单饱满和价格上涨之后,公司怎么看待后续市场走势,历史的周期性规律还会有效吗?从行业角度看,公司认为在这轮周期中船舶企业盈利能力的上限是否能超过上一轮周期高点?
答:感谢您的提问。尽管造船市场每轮周期的驱动因素非常多,但供需关系决定船舶市场走势这个基本逻辑不变,因此周期规律仍然有效。与上一轮造船景气周期的驱动因素不同,本轮造船景气周期的核心在于两方面:一是船队本身的
更新需求,船队运力内生的周期性更新和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驱动;二是活跃船厂数量较2008年高峰期时减少了约一半,供给端大幅优化改善。因此需求端、供给端内外生动力叠加,当前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
盈利能力方面,当前的上行周期给造船企业带来了盈利提升的机会,随着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逐步交付,行业内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但盈利能力能否超过上一轮周期的高点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全球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情况、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等,公司将抓住本轮周期,加强精益管理,努力实现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谢谢!
问题2:中国造船工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近年来持续提升,公司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增强的驱动力和持续性,以及公司目前在高端船型方面的进展?
答:感谢您的提问。我国造船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造船生产效率和建造质量、技术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一方面,我国拥有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配套设备供应到集成的强大完整产业链,为造船效率提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产业支撑和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全球造船市场的恢复和增长,特别是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需求的增加,为我国造船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三方面,我国造船工业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发展绿色动力船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第四方面,我国造船企业在不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不仅提升了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上述四个方面支撑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可持续性。
中国重工作为我国造船工业的重要力量,积极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和绿色智能转型,公司高端船型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绿色船型方面,公司目前已覆盖了氨预留型、甲醇预留型、LNG双燃料型、甲醇双燃料型、氨双燃料型等多种动力船型,初步形成先进船舶产品谱系。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方面,公司在多个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开展了双燃料VLCC、大型LNG船、大型集装箱船、21万吨双燃料散货船、液化二氧化碳船、大型矿砂船、FPSO等船型的创新和升级,并取得了批量订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谢谢。

问题3: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主营业务相似,理论上构成了同一实控人下的两个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请问对同业竞争的解决如何规划?
答:您好!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2021年6月成为中国重工的间接控股股东,并于2021年6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承诺,在5年内稳妥推进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相关资产及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接到有关于解决同业竞争的进一步消息,如有,公司将会及时按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谢谢!
问题4:公司一季度很多的首制船出坞,首制船的毛利比常制船低多少呢,会不会存在亏损的情况?
答: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一季度公司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产品交付量同比增加,实现营业收入101.67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03.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708.38%。公司目前手持订单较多,不同船型毛利率水平不尽相同,在建产品中首制船占比较低。谢谢!
问题5:中国重工子公司大船公司在太平湾的扩建造船基地建设到什么程度了?如果新扩建的太平湾造船基地投产后,现实订单仍旧饱满,是否能继续延长保留原生产基地几年,充分享受这一波造船业红利!使公司增产增收上一个新台阶!
答:您好,感谢您的建议!大连造船与有关方签署的建设升级项目相关框架性合作协议尚需获得上级有权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及授权后生效,且仍需各方另行签订具体协议后方可实施。目前大连造船充分抓住造船行业景气上行机遇,手持订单饱满,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谢谢!
问题6:请问王总,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情况,油船的产能空间,是否有船东会加价插单的情况?
答:您好,公司当前手持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较高,公司紧抓油船市场机遇,充分发挥品牌和技术优势,实现了油船批量接单。后续,公司将综合施策进
一步提升核心资源利用率,并根据生产情况和订单情况灵活安排计划外订单的承接和生产。谢谢!
问题7:2022年9月24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船集团、招商局太平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在大连市签署《大船集团搬迁建设升级-太平湾高端船舶总装建造基地项目合作协议》。请问目前大船集团搬迁是否已启动?计划什么时候完成搬迁?对于减少对公司生产影响有无具体措施?
答:您好,刚才公司已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复。大连造船2022年与有关方签署的建设升级项目相关框架性合作协议尚需获得上级有权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及授权后生效,且仍需各方另行签订具体协议后方可实施。目前大连造船未启动搬迁,其手持订单饱满,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谢谢!
问题8:根据2023年年报,公司在职员工30483人,年度营业收入466亿元,人均营收152万元;而同属中国船舶集团下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公司在职员工15430人,年度营业收入748亿元,人均营收486万元。为什么同一行业差距这么大?公司有无应对措施?
答:您好,不同公司的业务及产品不尽相同,中国重工主营业务为舰船总装及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公司二级子公司共计18家,包括3家船厂与15家配套企业,合并范围内全级次子公司为79家。公司紧抓船舶总装及配套市场周期上行机遇,不断采取措施承接优质订单,加强精益管理,提升效益效率,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谢谢!
问题9:领导好!能介绍下大船天津的生产及基地建设情况吗?
答:您好,大连造船天津公司专注于大型船舶的建造,以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LNG等主流船型为产品发展方向,大连造船天津公司未来订单饱满,生产计划已排至2028年,当前正在围绕生产任务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谢谢!
问题10:王董,你好!我是中国重工的普通投资人,我的问题是:中国重工及中国船舶的控股公司完成了合并重组,现在上市公司层面的合并重组还有哪些阻力及问题?还有沪东中华造船同属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未纳入上市主体,是否
构成同业竞争问题?未来集团公司有否纳入的构想?谢谢
答:您好,刚才公司已就该问题有类似回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2021年6月成为中国重工的间接控股股东,2021年6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承诺,在5年内稳妥推进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相关资产及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有关于解决同业竞争的进一步消息,如有,将会及时按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谢谢!
问题11: 王总您好,作为大船集团“一总部,四基地”之一的中船天津基地经营近况如何,是否已经注入上市公司?
答:您好,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大连造船的全资子公司,大连造船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中国重工合并报表范围内公司,当前其生产经营情况良好,订单饱满,生产计划已排至2028年。谢谢!
问题12: 公司2023年年度交付民船载重吨仅为483.9万吨。而2021年、2022年则分别为725万吨和560.5万吨。为什么民船交付能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答:感谢您的提问。载重吨并非民船建造及交付能力的唯一衡量因素,不同船型的吨位不同、技术难度不同、价值量也不同,近两年民船订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趋势较为明显,公司交付船舶的价值量提升明显,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连续3年同比实现增长。谢谢!
问题13:目前市场订单火爆,请问公司的接单策略如何?
答:您好,感谢您的提问。目前公司在手持订单相对饱满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承接优质订单和优质客户的订单,更加注重订单的质量。谢谢!
问题14:请问公司2023年经营现金流大幅好转的原因是?
答:感谢您的提问。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95亿元,同比上年出现大幅好转,主要是由于公司经营接单增加,合同预收款及产品节点款项相应增加。谢谢!

问题15:请问,公司2023年交付船只以及吨位较2021年以及2022年有明显下降,2023年是后疫情时代,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产能较疫情阶段应该有明显提升,为什么公司的产能在2023年不升反降?
答:您好,刚才这个问题公司已有类似回复。交付吨位下降主要是由于交付的船型结构不同,但交付民船的金额在逐年上升,这点从公司营业收入(2021-2023年)连续3年同比实现增长就能看出。载重吨并非民船建造及交付能力的唯一衡量因素,不同船型的吨位不同、技术难度不同、价值量也不同,近两年民船订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趋势较为明显,公司交付船舶的价值量提升明显。谢谢!
三、其他事项
关于本次业绩说明会的具体情况,投资者可以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http://roadshow.sseinfo.com)。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感谢各位投资者积极参与本次业绩说明会,公司对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公司发展并积极提出建议的广大投资者表示衷心感谢!
特此公告。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中国重工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数据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爱股网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