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股份: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公告时间:2025-04-18 19:18:48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4年,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的规定,勤勉、忠实地履行自身职责,贯彻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各项决议,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持续深入开展公司治理活动,提升公司规范运作能力。科学决策,积极推动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现将公司董事会2024年度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 年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主业主责,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024年,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玻纤应用传统市场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公司持续深化核心业务和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挑战,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灵活决策,有效拓展市场,挖掘市场潜能,全力以赴应对行业激烈竞争环境;加快玻纤业务的发展工作,加强财务投资的风险管理,通过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结构性调整,提高产销协调效率,提升对企业净利润的贡献度。
(一)2024年主要经营指标情况
报告期内,2024 年,公司实现玻璃纤维及制品销量30.1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06 %;
实现化工制品销量7.11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47%;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179.1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484.07万元,增长2.10%。营业利润30,735.22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8.98%;利润总额30,509.48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9.2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7,478.10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7.20%;归属于母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517.42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2.86%。
(二)“长海转债”付息及转股情况
公司于 2020 年 12 月 23 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了 550 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为人
民币 100.00 元,按面值发行,发行总额为人民币 55,000.00 万元。经深交所同意,本次可转
换公司债券于 2021 年 1 月 15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长海转债”,债券
代码“123091”。根据《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上市公告书》,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自 2021 年 6 月 29 日起可转换为公司股份,“长海转债”
初始转股价格为 16.24 元/股。因公司实施完成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2023 权益分派调
整转股价,“长海转债”目前的转股价格为 15.64 元/股。
2024年12月23日,公司完成了“长海转债” 2023年12月23日至2024年12月22日期间的利
息支付工作,每10张“长海转债”(面值 1,000.00元)债券派发利息人民币15.00元(含税)。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公司剩余可转换公司债券张数为5,497,389张,剩余可转换公司债券票面总金额为人民币549,738,900元。“长海转债”累计转股16,170股,公司总股本增加至408,716,549股。
(三)总体经营情况
1、加强技术研发,持续增强产品竞争力
公司建有江苏省特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非织造特种玻璃纤维制品工程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三大研发平台。2024 年度,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 13,281.2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4.99%。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水平,结合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首先集中资源解决现有产品的技术难点,同时强化技术研发、工艺技术管理的规范性,实现了为客户大规模提供持续稳定品质产品的能力。公司通过技术改进、工艺提升,公司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在下游企业的应用得到了更好的认
可。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有 20 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拥有有效专利 180 件,其中
发明专利 49 件,实用新型 126 件,外观专利 5 件。公司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标 41 项、行标
7 项、团标 9 项;参与起草国标 43 个,行标 10 个,团标 12 个。目前公司已建有两个省级示
范智能车间,主打产品高性能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极致化同步研发从玻纤原料、原丝、短切原丝毡到复合材料深加工全产业链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填补汽车轻量化关键材料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持续位于行业前列,获评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稳步推进产能建设
为满足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产能布局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原丝生产、制品加工到复材制造一体化的玻纤生产产业链,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公司根据下游市场需求的变化,稳步推进 60 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一期之第一条 15 万吨产线和子公司天马集团 3 万吨技改为 8 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特种织物生产线产能建设,已于报告期内投产并进行产能爬坡。公司现有产能得到了进一步扩充,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成本优势更加明
显,提升了生产效能。同时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提高了订单和产能的契合度,为公司业绩增长筑牢了成长根基,有力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多维精细管理,推动降本稳质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从采购、生产、品质和设备管理等多维度发力,落实降本稳质。在采购端,公司通过加强市场调研、现场考察等方式,引入新供应商,强化供应链管理,发挥公司集中采购优势。在生产环节,以科学的考核机制为抓手,提升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并注重加强员工培训,在公司出货量创下新高的同时,确保产品交付品质。在品质管理上,全面收严原材料、产品的质量把控,改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巩固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设备管理方面,通过持续设备改进升级和加强现场巡查力度,以确保关键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为稳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未来,公司仍将继续深化多维度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降本稳质,为公司稳健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4、节能减排降碳,加快绿色转型升级
公司紧抓数智化发展机遇,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节能减排降碳改造、持续更新环保设备及推进生产线工艺改造,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和省级绿色工厂称号。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公司业务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建立生产能耗管理系统,智慧配电系统等建设,不断夯实装备智能化、操作无人化的数字化基础。
5、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组成的治理结构体系,积极组织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参加上市公司多种专题培训、制度学习,强化履职能力和合规守法意识,持续规范信息披露事务;完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加强各类资金管理,规范销售、采购等生产管理流程,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强化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情况的管理。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另外,公司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并强化投资决策程序,设计更为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合理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渠道,控制公司资金成本,节省财务费用支出。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全面有效地控制公司经营和管理风险。
6、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
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落实新“国九条”等要求,树牢回报股东的自觉意识,结合自身经
营情况和长期发展规划等制定出台了《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2026 年)》,严格执行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及利润分配政策。公司将继续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统筹好业绩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长期来看,随着公司业务布局逐步完善,公司将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落实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持续增强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增强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见性。
公司回购股份有利于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同时
表明了对公司业务态势和持续发展前景的信心。2024 年 2 月 8 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
十一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本次用于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00万元(均含本数),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11 元/股(含本数),回购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
方案之日起不超过 12 个月。公司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和第
五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议案》,同意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人民币 11 元/股(含本数)调整为人民币 14 元/股(含本数)。除上述调整外,本次回购股份方案的其他内容不变。
截至 2025 年 1 月 16 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股份
5,190,199 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公司目前总股本为 408,716,549 股)的 1.2699%,最高成交
价为 11.869 元/股,最低成交价为 9.00 元/股,成交总金额为 52,994,701.54 元(不含交易费用)。
未来,公司将按照证监会市值管理指引等相关要求,提高公司质量,结合公司实际探索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推动公司市值的提升,更好地回馈投资者。
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2023 年 本年比上年增 2022 年
2024 年 减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营业收入(元) 2,661,791,294. 2,606,950,627. 2,606,950,627. 2.10% 3,017,025,703. 3,017,025,703.
85 79 79 59 59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274,780,998.09 296,084,451.21 296,084,451.21 -7.20% 817,303,048.49 817,313,179.01
润(元)
归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