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微医学: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28 20:11:06
公司代码:688029 公司简称:南微医学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0元(含税)。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187,847,422股,扣减回购专户中股份总数906,322股后的股本为186,941,100股,公司以此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86,941,100.00元(含税)。公司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账户所持有本公司股份906,322股,不参与本次利润分配。
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包括半年度已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280,483,350.00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50.70%。本年度以现金为对价,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60,001,697.58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340,485,047.58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61.55%。
公司2024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分配利润。如在本预案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的原则进行分配,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实际派发现金红利总额将以2024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计算为准。
公司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1.1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南微医学 688029 不适用
科创板
1.2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1.3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龚星亮 汤妮
联系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药谷大道 199 号 南京江北新区药谷大道 199 号
电话 025-58648819 025-58648819
传真 / /
电子信箱 nwyx@mtmed.com nwyx@mtmed.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微创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秉持以科技和创新服务临床的宗旨,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帮助世界各地提高医疗水平、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医疗成本。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配合内镜使用的内镜诊疗器械、微波/射频消融设备及耗材、一次性内镜等三大系列。内镜诊疗器械主要包括活检类、止血和闭合类、EMR/ESD 类、扩张类、ERCP 类、EUS/EBUS 类等六大类 60 多种上百个规格系列的产品;微波/射频消融主要包括消融仪和消融针系列产品;一次性内镜主要包括一次性胆胰成像系统(胆道镜)、一次性支气管镜及相关耗材等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2.2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于内镜诊疗器械、肿瘤消融器械及耗材、一次性内镜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2.研发模式。公司以“销售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为研发方针,坚持医工结合的创新研发模式,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广泛交流、紧密合作,密切跟踪临床科室的新需求、新设想,将临床需求转化为产品,为公司持续的产品研发提供丰富的创新来源。除了以医工合作的模式进行自
主研发外,公司还和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公司不仅注重内涵发展,还将外延扩张作为很重要的发展手段,通过技术引进和投资并购,获取创新资源和销售渠道,助力公司持续增长 。
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适量备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及订单情况制订生产计划,通过销售、计划、生产、质量、采购等部门的整体协作保证高效的生产。
4.采购模式。公司的主要采购模式分为一般采购模式及外协加工模式。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以及预计市场需求,制订原材料采购计划,公司直接向合格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并用于产品生产,或者公司提供图纸、数据参数、检验标准、技术规格等相关技术资料,遴选合格的外协厂商加工产品进行检验,供应链部门根据质量部门的检验报告安排入库。
5.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经销、直销及贴牌销售(OEM/ODM)。其中,在美国、德国、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瑞士主要通过子公司开展直销;在中国大陆及上述直销区域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采取经销模式;对部分国际客户提供 OEM/ODM 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2.3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及其基本特点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
代码 C35);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 C35)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分类代码 C358)。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技术密集、法规监管严格、产品迭代周期长、市场需求多样化等特点,需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及产业链协同创新。全球范围内,微创诊疗技术的普及与老龄化社会加速催生了内镜诊疗、肿瘤消融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增长,行业技术门槛体现为高端产品的研发迭代能力、临床验证效率及全球市场合规准入水平。
(2)全球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多、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根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统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 2022 年达到 5,122.9 亿美元,并预计从 2023 年的
5,361.2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7,996.7 亿美元,在此期间将以 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该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此外,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水平进一步提高,必将促进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同时,高端医疗器械“卡脖子”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速。综合来看,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有望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持续快速发展。
(3)内镜诊疗及微波消融医疗器械市场
公司所处的内镜诊疗、微波消融及一次性内镜医疗器械市场等领域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成长较快的领域。
① 内镜诊疗领域
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深化与内镜技术迭代,内镜诊疗在消化内科、呼吸科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全球范围内,消化道癌症的高发态势(如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发病率位居前列)进一步巩固了消化内镜作为筛查与治疗重要方式的地位。
近年来,内镜手术和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内镜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也带动了对内镜
器械耗材的需求不断提升。根据 iData Research 的统计,全球消化内镜市场在 2021 年价值达到
92 亿美元,预计以 5.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8 年将达到 131 亿美元。
据波士顿科学在 JP Morgan 的报告分析,预计 2025 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70 亿
美元,整体增速为 6%。另据奥林巴斯 2024 财年年报报告分析,2024 年全球消化内镜设备市场
约为 23-28 亿美元,增速为 4-6%;全球消化内镜耗材市场约为 25-32 亿美元,增速为 5-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三种主要的消化道癌症——结直肠癌、胃癌和食道癌全球发病率均列于全球高发癌前十名,在中国分列第二、第三、第六名,且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消化内镜诊疗是消化道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微创和无创诊疗的主要手段。
国内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成为大趋势。《中国制造 2025》明确,要组织实施包括高端诊疗设备
在内的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并明确到 2025 年,相关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要培育若干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医疗器械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主流高端产品全面实现国产化,引领筛查预警、早期诊断、微/无创治疗等新型医疗产品全面实现国产化。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部分高端装备是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加速,相关医疗器械的品质功能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以及上述政策将引导医疗机构在实施 DRG/DIP 的情况下,加强精细化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更多的医院陆续采用性价比高的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作为降本增效的手段,有利于国产头部企业的业绩增长。
② 微波/射频消融领域
肿瘤消融是一种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直接应用化学药物或物理灭活的精准、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可分为化学消融和物理消融两种方式,其中微波和射频消融属于物理消融手段,通过热能加热肿瘤组织,使其凝固坏死。该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预计 2023 年,癌症的年检出数量将超过每年约 1,000 万例,到 2050 年预计将每年有 3500 万例
新发癌症病人。当前,全球肿瘤消融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据 G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