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测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28 20:19:27
公司代码:688556 公司简称:高测股份
转债代码:118014 转债简称:高测转债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本年度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公司同时在“四、风险因素”中阐述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务必仔细阅读并注意投资风险。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公司不送红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546,769,006股,以此计算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合计98,418,421.08元(含税),拟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转增合计218,707,602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预计增加至765,476,608股。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转增)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转增)比例。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1.1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高测股份 688556 不适用
1.2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1.3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王目亚 辛玉晶
联系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崇盛路66号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崇盛路66号
电话 0532-87903188-7013 0532-87903188-7013
传真 0532-87903189 0532-87903189
电子信箱 zq@gaoce.cc zq@gaoce.cc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供应商,主要从事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片制造环节。报告期内,公司已实现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及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全覆盖。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公司持续研发新品,充分发挥“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融合发展及技术闭环优势,持续推进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光伏硅材料、半导体硅材料、蓝宝石材料、磁性材料及碳化硅材料等更多高硬脆材料加工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公司致力于为高硬脆材料切割加工环节提供集成了“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的系统切割解决方案。
2、主要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为光伏切割设备、光伏切割耗材、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其他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及耗材四类,其中光伏切割设备及光伏切割耗材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材料切割领域,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主要面向光伏行业硅材料切割领域提供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其他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及耗材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蓝宝石、磁材及碳化硅
切割领域。
序号 产品及服务分类 主要产品及服务 应用场景
1 光伏切割设备 截断机、开方机、磨抛一体 主要用于光伏行业硅材料切割。
机、切片机
2 光伏切割耗材 金刚线 主要用于光伏行业硅材料切割。
3 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 硅片、硅片切割加工服务 主要面向光伏行业硅材料切割
领域提供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
4 其他高硬脆材料切割 切片机、截断机、倒角机、 主要用于半导体、蓝宝石、磁性
设备及耗材 金刚线 材料及碳化硅切割。
2.2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坚持以研发创新型产品为核心竞争力,持续拓展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应用场景,以直销为主要方式与客户签订合同及订单,以订单为主要导向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制造,从而实现收入和盈利。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面向光伏行业销售的切割设备及切割耗材、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
2、研发模式
公司立足于“交付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战略,研发工作主要分为新产品研发、产品升级换代和产品优化工作等三类。新产品研发是指针对公司产品系列没有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方向的产品进行研发;产品升级换代是指研发技术性能更先进、质量更好、功能更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型产品替代原有产品;产品优化工作主要是指对公司目前在产产品的功能、性能方面的优化改进、质量提升和降低成本。公司建立了以持续提升产品的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研发体系,设有产品开发、装备研究、工艺研究、工具研究、研发测试及研发管理等研发团队;项目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概念、计划、设计开发、试制验证、生产导入等五个阶段,并建立了成套研发流程管理、评审及激励制度,用于保障研发投入、保障研发投入效率、保障研
发成功率、保障研发成果产业化。公司现有的研发模式既保证了各研发项目的方向性和专业性,又促进了切割设备研发、切割耗材研发、切割工艺研发之间的互相协作配合,从而保障了公司研发项目的高创新、高技术、高质量及高效率。
3、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计划型采购模式。公司负责采购相关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是供应链管理中心和经营管理部,供应链管理中心负责供应商资源开发与管理,经营管理部负责物料计划、采购执行和仓储管理。
4、生产模式
公司设备类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即公司根据销售部门签订的销售合同、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公司耗材类产品主要采用“合同订单+安全库存”的模式组织生产;公司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主要以代工模式为客户配套硅片切割产能,由客户提供单晶硅棒,公司按照约定标准和计划将单晶硅棒加工成硅片后向客户交付合格硅片并收取代工费,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根据签订的代工服务合同,制定计划并组织生产。
5、销售模式
公司设备产品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即直接与设备产品的最终用户签署合同和结算货款,并向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耗材产品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即直接与金刚线的最终用户签署合同和结算货款,并向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对于少数采用“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客户,公司采用寄售模式向其销售金刚线产品,将部分金刚线寄放在寄售客户仓库中,与客户就金刚线的实际使用量进行月度对账并结算;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即直接与单晶硅棒提供方签署合同并结算加工费。
2.3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1 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
(1)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五个环节。从硅料生产到电池组件再到光伏发电系统应用,构成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硅料(硅锭/硅棒)、硅片等基础产品的生产制造属于光伏产业链上游,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等关键产品属于产业链中游部分,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属于下游环节。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上游环节,为该环节的硅片制造厂商提供截断机、开方机、磨抛一体机、金刚线切片机以及金刚线切割耗材,产品用途为通过使用公司切
割设备及切割耗材产品将硅棒制作成硅片,同时为硅片制造厂商和电池厂商等提供硅片切割加工服务。光伏产业作为中国代表性优势产业,保持长期向好态势稳步发展。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技术、人才、产业链配套等优势,在全球光伏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近几年光伏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短时期内产能快速爆发,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并呈现新的阶段特点。具体如下:
1 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量增价减,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后续有望回归良性发展。
报告期内,产业链各环节产量持续增长,但价格非理性快速下跌,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 530GW,同比增长约 35.9% ,其中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 277.57GW,同比增长约 28.3%。从国内各环节的产量情况
来看,多晶硅产量达到 182 万吨,同比增长 23.6%;硅片产量达到 753GW,同比增长 12.7%;电池
产量达到 654GW,同比增长 10.6%;组件产量达到 588GW,同比增长 13.5%;从价格情况来看,多晶硅价格下滑超 39%,硅片价格下滑超 50%,电池片价格下滑超 30%,组件价格下滑超 29%。产业链价格非理性下降导致企业经营亏损加剧,行业系统性风险提升,行业内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出清。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政策力度,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银行及资本市场融资政策持续收紧,遏制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行业协会持续强化自律,呼吁光伏企业不得低于成本销售与投标,促进市场优胜劣汰,行业有望回归良性发展。
2 中国光伏全球领先,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持续进步。
中国已培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光伏市场,在人才及技术积累、产业链配套等方面领先全球,产业竞争力持续领先,并在技术上持续不断突破。报告期内,光伏电池路线持续分化,电池转换效率不断突破;硅片大尺寸、薄片化持续推进,金刚线细线化持续迭代,硅片出片数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带来各环节持续降本增效,推动行业持续进步。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 年,TOPCon、BC 及 HJT 等新型电池技术加快对 PERC 电池
路线的替代,PERC 电池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