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新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公告时间:2025-04-30 17:43:03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保荐机构”)作为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新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 2022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保荐机构,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对振华新材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重大风险的结论性意见
公司 2024 年营业收入 196,114.18 万元,同比下降 71.48%;公司 2024 年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770.63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3,448.72 万元,发生亏损。主要原因系:1、2024 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车辆增速放缓,且三元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被磷酸铁锂电池挤压(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 年度,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市场占比 67%左右,三元锂电池产量市场占比 33%。2024 年度,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市场占比提升至 75%,三元锂电池市场占比跌至 25%),导致三元电池市场需求疲软;同时,行业内正极材料产能近年来快速扩张,正极材料企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根据 SMM 新能源统计,2024 年三元材料行业整体开工率为 39%;2、2024 年以来,公司主要产品“5 系三元正极材料”被“6 系三元正极材料”取代部分市场份额,而公司“6 系三元正极材料”对主要客户的供应尚处于导入阶段,导致公司 2024 年度相应产品的销量下滑。3、自 2023 年以来,公司锂盐及前驱体等核心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但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时间早于产品报价时间,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成本传导滞后进一步压缩产品毛利率空间;4、受产品销量下滑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运行,单位产品的折旧/人工等固定成本及停工损失随之增加,导致销售毛利率显著下降。
公司 2024 年度主营业务波动系受上述因素影响所致,请投资者关注公司经营相关风险。公司已采取降本增效、积极开拓市场、持续加强研发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上述因素对公司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 工作内容 持续督导情况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
1 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
工作计划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 保荐机构已与振华新材签订保荐
2 始前,与上市公司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 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
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 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交易所备案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
3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 定期回访、访谈行业专家等方式,
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了解振华新材经营情况,对振华新
材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 2024年度,振华新材未发生按有关
4 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 规定须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
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 违法违规情况
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
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 2024年度,振华新材在持续督导期
5 自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间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
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 事项
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
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振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华新材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6 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
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
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
做出的各项承诺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 保荐机构督促振华新材依照相关
7 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规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
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 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
为规范等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 保荐机构对振华新材的内控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 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
8 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 查,振华新材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
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 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
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
9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 保荐机构督促振华新材严格执行
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 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
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 及其他相关文件
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
漏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
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
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
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 保荐机构对振华新材的信息披露
10 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 文件进行了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
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 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问题事项
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
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
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报告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 2024年度,振华新材及其控股股
11 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 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
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 级管理人员未发生该等事项
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 2024年度,振华新材及其控股股
12 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 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
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 的情况
交易所报告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
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 2024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振华
13 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 新材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
事实不符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 易所报告的情况
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
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
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
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
14 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 2024年度,振华新材未发生相关情
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公司出现 况
《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
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工作;(五)
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
情形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
15 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上 2024年度,振华新材不存在需要专
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保荐 项现场检查的情形
代表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5日内
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
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
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
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
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
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
查的其他事项
三、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四、重大风险事项
(一)业绩下滑并亏损的风险
2024年,受三元材料需求疲软、产品结构调整及公司的6系材料尚未形成大批量订单影响,公司全年产品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运行,单位产品的折旧/人工等固定成本及停工损失随之增加;同时自2023年以来,公司锂盐及前驱体等核心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但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时间早于产品报价时间,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成本传导滞后进一步压缩产品毛利率空间。上述因素综合导致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及利润大幅下滑。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114.18万元,同比下降7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770.6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448.72万元,发生亏损。
若未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下降,或者公司三元材料等产品在性能、价格等方面未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导致收入下滑,或者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或出现震荡波动趋势导致实际成本中的原材料均价波动趋势与销售定价产生大幅度背离、出现原材料单位成本降幅大幅低于单位售价降幅的情形,则公司将受营业收入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毛利率下滑的影响,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二)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
当前正极材料领域呈现传统体系与新技术代际竞争格局:磷酸铁锂凭借性价比优势持续挤压三元市场空间(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度,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市场占比67%左右,三元锂电池产量市场占比33%。2024年度,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市场占比提升至75%,三元锂电池市场占比跌至25%),而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富锂锰基、钠电正极等新体系加速产业化。随着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加速,若企业未能有效布局高电压/高镍三元、富锂锰基、钠离子电
池及半固态/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等前沿方向,或将面临市场份额流失风险。
(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主要研发方向涵盖低成本三元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