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太科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
公告时间:2025-07-22 19:28:17
证券简称:尚太科技 证券代码:001301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极县里城道乡南沙公路西侧)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修订稿)
二零二五年七月
为了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太科技”或“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公司董事会对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以下简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173,400.00 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以下项目的投资:
单位:万元
序号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计划投资总额 拟使用募集资金
1 年产 20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399,355.80 173,400.00
合计 399,355.80 173,400.00
如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拟投入本次募集资金总额,公司董事会将根据募集资金用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排募集资金的具体使用,不足部分将通过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解决。公司董事会将在不改变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提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项目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在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一)项目概况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年产 20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尚太。本项目总投资为 399,355.80 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 173,400.00 万元,计划建设期为 18 个月,本项目新建生产厂房、配电室、办公生活用房等建筑物,购置安装破碎机、磨粉机、包覆釜、炭化装置、高温改性炉等设施,以及配套供电、供气、供水等公用辅助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年产 20 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发行人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以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
(二)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 399,355.80 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 173,400.00 万元,其
他费用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投入,具体投资安排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 总投资构成 投资规模 其中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1 建设投资 289,332.98 163,400.00
1.1 工程费用 269,806.58 163,400.00
1.1.1 建筑工程费 94,760.58 50,000.00
1.1.2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175,046.00 113,400.00
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3,853.21 -
1.3 预备费 5,673.20 -
2 铺底流动资金 110,022.82 10,000.00
合计 399,355.80 173,400.00
(三)项目实施地点及实施主体
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为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实施主体为山西尚太。
(四)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18 个月,包括厂房和生活及办公场所的土建工程、装修、水电工程、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设施购置及安装调试,人员招聘及培训和试运行与验收等工作。
(五)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完成并完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约 20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经过可行性论证及项目收益测算,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营前景和经济效益。
(六)项目涉及的报批事项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取得《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504-140724-89-01-536150),募投项目用地正在取得中,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扩大差异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
近年来,受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二次电池相关技术进步影响,锂电池产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
储能终端等下游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EV Tank的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2年的1,082.4万辆快速攀升至2024年的1,823.6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9.7%;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表现尤为显著,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期销量从688.7万辆增至1,286.6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6.6%,市场渗透率由25.6%大幅提升至40.9%,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驱动动力电池市场不断扩张,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2023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30GWh,同比增长31.4%,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780GWh,同比增长23%。储能终端方面,储能电池则成为锂电应用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06GWh,同比增长59%,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过335GWh,同比增长64%。下游需求的快速增加推动负极材料市场不断扩大。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2023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65万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21%;2024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26%。
负极材料行业受以前年度行业需求旺盛的影响,行业内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同时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导致自2023年以来行业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行业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回落。公司采取差异化产品竞争策略,在长期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基础上,实现了适用于“快充”“超充”性能动力电池以及新型储能终端的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的批量出货,相关产品受终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更新换代需求的带动,产销规模快速上升,推动公司在2024年行业陷入白热化竞争状态下仍实现了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产品销售数量达21.65万吨,同比增长53.65%。同时,在产品价格水平较上年同期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较上年同期相比恢复上升。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长期锂电池产业仍旧具有快速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终端产品持续推陈出新的要求,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负极材料行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需要公司坚持差异化产品策略,提升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自身市场地位。
从公司角度来看,公司具备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的技术和批量生产能力,能够紧跟行业产品迭代速度,把握下游技术发展方向,以差异化竞争能力实现高于
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需要公司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顺应了下游市场的需求,把握了行业的发展机遇。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20万吨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大幅增强了公司的供货能力,从而把握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公司进一步发展。
2、巩固公司成本优势,提升设备工艺能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负极材料行业,公司拥有一定成本优势,主要基于自身一体化生产模式和深厚的石墨化设备工艺能力。相较于同行业主要企业,公司负极材料生产全部工序均自主进行,特别是石墨化工序,自供率位居行业前列,从而减少因委托加工导致的毛利流出。公司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进而控制各工序成本,各个工序紧凑分布在同一生产基地,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并减少了运输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盈利水平。另外,公司曾长期经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积累了丰厚的装备设计、工艺能力以及生产管理经验,在多项核心工艺上均有高效率的独特设计。本项目将延续一体化生产模式,进一步发挥长期生产实践和工艺积累下的石墨化生产成本管控能力,优化成本投入。
公司拟建设的新生产基地依旧选择在距离上下游位置较为适中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进行建设,将继续发扬相关优势,建设更高水平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特点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探索新型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巩固自身成本优势的同时,不断提升设备工艺能力,持续增强公司自身综合竞争力。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加强对产品质量与成本的管控,进一步发挥生产管理和规模经济优势,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提高公司在负极材料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3、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锂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和生产性能优良且质量稳定的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如适用于新一代“快充”“超充”性能为代表的高倍率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
公司拥有稳定、可靠的研发和生产差异化产品的能力,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方面开发和储备了诸多新产品。公司需要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丰富和完善产品系列,逐步减少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并提高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比。本次募投项目的目标产品以公司新研制出来的高附加值、
高毛利率的产品为主,提升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适应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需要,加速开发并适时推出与科技进步相匹配、与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不同种类的新产品,才能长期保持公司领先地位。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