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股网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数据:

凯立新材: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公告时间:2025-08-14 18:06:04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公开倡议,切实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或“凯立新材”)于 2025 年 4 月 21 日发布《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
动方案评估报告及 2025 年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公司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方向。
2025 年上半年,行动方案主要举措的落实(进展)及成效情况如下:
一、 聚焦催化主业,提升经营质量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催化”的高科技企业,长期以来,以国家、行业、市场对催化材料与技术的重大需求为主攻方向,以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发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催化材料与催化应用技术,多个型号催化材料打破进口垄断,实现进口替代与技术迭代,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催化,造福人类”的理念,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我国催化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的领先者,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端先进材料的顶梁柱,绿色低碳的引领者。2025 年上半年,公司以“催化”为核心,聚焦主业,提质增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坚持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公司的立足之本。长期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具有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全流程创新能力的团队。2025 年上半年,新申请发明专利 23 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191 个,其中发明专利 173 个。截至报告期末,在研项目稳步推进,新开课题 23 项,主要包括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等方向。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展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应用合作,持续推进高含量贵金属催化剂的技术迭代、降本增效等工作。借助理论计算和模拟预测指导催化剂的研发与改进,快速提高炭载贵金属催化剂的本征性能,提升了客户产品品质,降低催化剂使用成本。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催化理论基础研究,为催化剂产品的设计合成、提效降本等提供技术指导。

报告期内,公司也重点加强研发数字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搭建了先进的科研管理系统,通过对过往研发、生产等积累的数据分析与利用,借助理论计算与AI 人工智能模拟预测,指导催化剂的研发与改进。在等效减量研究,提高催化剂的本征性能,提升催化剂的选择性,提升目标产物收率,降低副产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研发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为用户提供研发、生产、回收再利用等全链条服务能力。
公司将积极解决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卡脖子”难题,肩负我国催化材料供应链安全的重任。通过持续不断深化研发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推动行业进步。
2、加快技术布局,强化市场拓展
公司在巩固精细化工用贵金属催化剂领先地位的同时,不断强化在基础化工、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布局。公司充分发挥催化材料与催化技术协同研究的特色,为市场提供从催化剂研发、催化剂持续改进、催化工艺技术开发、失效催化剂循环再利用、废水废气治理等“系统性、全流程”服务。
精细化工领域是公司的深耕领域,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获得广泛认可,客户覆盖率高,合作稳固。报告期内,医药领域销量较上年增长 49.26%,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基础化工领域是公司重点拓展领域,旨在解决下游技术升级换代带来新的催化剂应用和高度依赖进口等“卡脖子”难题,公司持续对标市场需求开发产品。报告期内,全面覆盖 PVC 无汞化技术革新所需用催化剂,保持乙炔法用无汞催化剂竞争优势的同时,乙烯法用催化剂研发取得突破,开始推广试用;在 BDO 用催化剂、新一代氯化氢氧化催化剂、高性能烷烃脱氢用催化剂的研发上也取得良好进展,均开始工业推广应用。在新产品和新客户的推动下,基础化工领域销量较上年同期上涨 185.54%,技术布局和市场开拓的成效开始显现。
3、提升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做精主营业务、提升盈利能力,是凯立新材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厚投资者回报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建立多条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全方位提升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成立的中试工程化团队已经实现了多个重点转化项目的顺利落地,新工艺铂炭催化剂的性能显著得到提升,为下游客户节约生产成本;
公司高性能丙烯酸废气催化剂的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进展显著,形成 100m3产能的催化剂自动化示范生产线,且催化剂产品在工业装置稳定运行,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有效保障了业主正常生产的环保达标排放;完成了 PVC 无汞催化剂的炭载体处理产线的自动化升级,为高效、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协助并指导用户进行高性能铜系催化剂研发与应用项目的工业装置开车,铜系催化剂已在工业应用中稳定运行数月,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多相催化加氢制备氢化丁腈橡胶(HNBR)工艺技术及其催化剂的开发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调试与试运行阶段,高效的催化体系和连续化生产方式,预计将显著提高氢化丁腈橡胶的生产效率,极大降低催化成本,同时大幅提升产品质量。
4、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投放市场,提高盈利能力
催化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积极深耕和拓展,同时也在基础化工、环保、新能源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以解决下游技术升级换代带来新的催化剂应用和高度依赖进口等“卡脖子”难题为导向,在目前以贵金属催化剂为主的基础上,重点布局铜、镍等非贵金属为主活性成分的催化材料进行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体系,提高市场应对能力,进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在基础化工的销量增长,也是布局的新产品经受市场验证后,获得的成效。
二、共享发展成果,注重投资者回报
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回报,在充分考虑公司所处行业特性、发展阶段和战略规划,以及公司经营模式、盈利水平和重大资金安排的情况下,为投资者提供连续、稳定的投资回报。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 2024 年年度权益分派,以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
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3.00 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9,211,200.00 元(含税)。
公司将在有序开展生产运营,实现稳健业绩表现的同时对股东回报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公司经营情况,择机通过实施权益分派等方式,增强投资者信心,力争为投资者提供连续、稳定的投资回报,与广大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三、完善公司治理,保障规范运作
报告期内,公司将根据《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29 日召开第四
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新增、修订公司部分管理制度的议案》,召开第四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相关议案已于 2025年 6 月 16 日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目前已办理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章程备案等事宜。
公司持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学习研究新规,结合现代化企业治理机制及各业务部门运作规范,不断修订完善适合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大力推进落实。
四、加强投资者沟通,正确传递公司价值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积极通过业绩说明会、接受投资者调研、接听回复投资者来电、来函及电子邮件、上证 e 互动投资者提问,为投资者提供股东会网络投票等多种形式,充分和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有效地回复投资者的关切,接受广大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已开展 2 次业绩说明会,并参加多次投资者交流会,
与投资者就公司经营情况、发展规划等进行沟通,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3次。此外,公司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工作,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持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让投资者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战略等情况,传递公司价值。
五、强化“关键少数”责任,提升履职能力
公司与实控人、控股股东、持股 5%以上股东及公司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密切沟通,跟踪相关方承诺履行情况,不断强化相关方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已组织实控人、控股股东及董监高积极参加共 6 场上
市公司治理、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法律法规、舆情管理、合规履职等相关培训,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关键少数”对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升其合规意识,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 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评估、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具体举措,努力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规范的公司治理、积极的投资者回报,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本次“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系基于目前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判断,未来可能会受到宏观政策变动、下游行业波动及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规划、战略等系非既成事实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 年 8 月 13 日

凯立新材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数据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爱股网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