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扬芯片: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公告时间:2025-08-25 17:05:54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
年度评估报告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利扬芯片”)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推动公司持续优化经营和规范治理,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30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评估报告暨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2025 年度,公司将继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现将 2025 年半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实施进展及效果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集成电路测试主业,打造“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
公司以“独立第三方晶圆测试、芯片成品测试等技术服务”为主体,以“晶圆激光开槽、隐切、减薄等技术服务”为左翼,以“面向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应用的全天候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等技术服务”为右翼,旨在打造“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
主体聚焦集成电路测试主业,“利民族品牌,扬中华之芯”作为企业使命,锚定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领域精耕细作。公司以一贯以来的研发技术创新驱动,形成多项独特的测试解决方案优势,建立起覆盖高算力、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传感器、AIoT、消费电子、存储、特种芯片等多领域的测试服务能力,凭借可靠的技术实力和优质服务,吸引众多知名设计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国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技术服务商。2025 年上半年,公司集成电路测试相关
业务营业收入 27,729.14 万元,同比增长 21.85%,其中 2025 年第二季度营业收
入 15,025.91 万元,创公司成立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
左翼围绕晶圆减薄、激光开槽、隐切等技术服务,这是芯片从晶圆测试到封装的必备环节,是公司主营业务向下的延展,可以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对芯片产品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综合诉求。公司拥有业内领先的超薄晶片减薄技术,可实现 25μm 以下薄型化加工;激光开槽和隐切技术解决传统切割的品质问题和技术难题,提高芯片产品良率和可靠性;隐切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们携手国
内设备厂商,共同推进工艺改良,将切割道缩至 20μm 并实现量产,大幅提升Gross Dies(裸片总数)数量并降低激光切割的综合成本,推动技术革新及市场下沉,让更多国内设计厂商受惠。2025 年上半年,公司晶圆磨切业务营业收入674.54 万元,同比增长 111.61%。
右翼联合上海叠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叠铖光电”)达成独家合作,提供晶圆异质叠层以及测试等工艺技术服务。叠铖光电依托全天候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的核心技术,其全天候高识别率突破复杂天气与光线场景下技术瓶颈,表现出卓越的成像效果,借助图像传感器信息维度升级替代大算力计算,以小模型实现通用场景人工智能(即“强感知弱算力”),既降低算力资源需求,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以满足辅助/自动驾驶需求,亦适用于机器人视觉的高精度与宽光谱智能识别。
2025 年半年度,我们坚持聚焦主业,将通过内生增长与辅以外延并购推动高质量发展;左翼着力技术革新改良,协助客户市场下沉,筑牢主业根基;右翼突破前沿核心技术,搭建跑通矿区复杂地形及天气的自动驾驶视觉算法模型。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创新,共同提升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方针,赋能竞争“核”动力
自公司设立伊始,始终坚定创新驱动的发展方针,始终坚定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始终坚定人才自主培养与研发体系架构的科学搭建。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底蕴,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与把握,前瞻性规划迎接市场需求,不断推出一系列具有技术独创性的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屡获客户认可并成为多项领域独家测试供应商。集成电路测试方案自主研发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灵魂及核心竞争力之一,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提供研发技术支持与保障。
公司较早实现了行业内多项领先技术产品的测试量产,在给客户提供关键技术专业性的测试方案上具有突出表现,通过技术、品质、产能需求预判、交期等方面构成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抢占市场先机及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有助于提高与客户战略合作的高度与紧密度。
公司结合业务发展需求,以强化产线技术升级与业务场景的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公司以研发为根基的“研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025 年半年度,公司研发人员共 239 名,研发投入 3,730.74 万元,占营业
收入 13.13%;公司成立至 2025 年半年度,累计研发 44 大类芯片测试解决方案,
完成数千种芯片型号的量产测试,拥有百亿级测试数据“富矿”;2025 年半年度,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 4 项,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 43 项;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 28 项。
2025 年半年度,我们一如既往地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浪潮,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充分激活百亿级实测数据“富矿”,深度融合业界前沿通用大模型技术架构,着力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算法训练体系。通过持续迭代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策略,推动模型性能与业务场景深度适配,形成驱动技术研发创新的智能引擎,塑造技术研发的“智慧引擎”,以数智化手段实现产品研发效能质的飞跃,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与此同时,公司秉持战略前瞻性思维,锚定科技发展航向,持续强化对全球科技前沿动态的敏锐洞察,精准把握行业演进脉络。立足核心技术攻坚,构建面向多元应用场景的芯片测试解决方案技术储备体系,重点布局工业控制、高算力(CPU、GPU、ISP 等)、汽车电子、5G 通讯、传感器(MEMS)、人工智能(AI)、存储(Nor/Nand Flash、DDR、HBM 等)、智能物联网(AIoT)、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领域,通过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集群,为企业竞争注入强劲动能,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为构筑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筑牢坚实根基。
三、优化并提升管理效能,推进募投项目合规、稳健实施
公司始终将管理效能提升作为核心战略支点,以财务管理为抓手,深化业财融合,推动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与资金运作效益的双重跃升。
1)在生产运营领域,引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优化排产计划,依托技术创新推进自动化生产改造,推动生产流程标准化与质量管控数字化,以智能化手段驱动生产效能全面升级,实现生产成本精准控制,逐渐构建全链条成本管控体系。
2)供应链管理方面,深化采购全流程精细化运营。建立动态价格监测机制,强化采购审批流程监管,确保采购决策透明合规;通过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产能需求预测精度,优化库存管理与物流配送体系,实现采购降本与供应链韧性增强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供应链运营质量。
3)销售回款管理层面,构建风险防控与效率提升双轮驱动模式:运用大数
据技术完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制定差异化信用政策;建立应收账款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通过账期预警、分级催收等组合策略,有效缩短回款周期,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质量。
4)资金管理体系建设中,强化战略统筹与动态调配能力。搭建集团化资金管理平台,对各子公司融资规划与营运资金进行前瞻性统筹;依托财务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预测资金需求,优化资金配置结构,降低综合财务成本。同时,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开展现金管理,通过配置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理财产品,实现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5)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户使用,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也不存在募集资金使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确保募集资金按照既定用途得到充分有效使用。
2025 年半年度,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管理创新与数智化转型为双引擎,驱动企业治理全面升级。一方面,构建智能财务预警系统,依托大数据实时监测经营风险,完善资金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强化动态风险评估与管控;另一方面,深化业财融合,优化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资源配置精准度。同步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严格遵循募集资金管理规定,审慎高效使用资金,全力提升集成电路高可靠性测试产能,确保项目早日达效。我们希望通过管理效能、风控能力与产能建设协同发力,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以稳健经营抵御市场波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四、注重股东回报,提升投资价值
公司始终高度注重股东回报,在兼顾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重视股东回报,保持稳定、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获得感。
公司自 2020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以来,积极分红回报全体股东。2020 年度的现金分红,派发现金红利合计 5,005.88 万元,该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 96.36%;2021 年度的现金分红,派发现金红利合计 5,005.88 万元,该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比例为 47.30%。2023 年度的现金分红,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 2,003.09万元,该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 92.22%。公
司自 2020 年 11 月上市以来实现现金分红累计人民币 12,014.85 万元。
2025 年及未来,我们将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切实维护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致力于实现业绩稳健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我们致力于为股东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股东回报机制,为公司的长期繁荣发展和股东的利益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增强公司投资价值。
五、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控制及合规贯宣,推动高质量发展
1)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内部治理。公司已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同时坚持规范治理,及时修订、更新相关制度,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兼顾生产经营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推动公司生产经营业务稳健发展,持续整合优化各项流程制度,提升组织能力与运营效率。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强化信息披露及内部控制,规范公司运作,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司及股东的权益。
2025 年半年度,公司共召开董事会 3 次,监事会 2 次;另外,董事会审计
委员会会议召开了 1 次,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会议召开了 1 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召开了 2 次,有效发挥专属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和能力。
2)强化“关键少数”责任。2025 年半年度,公司着力构建“关键少数”动态联络机制,与实控人、控股股东、持股 5%以上重要股东及董监高形成双向信息闭环,精准传导监管政策动态。公司持续强化“关键少数”的责任意识,协同促进“关键少数”勤勉尽责。公司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和实际需求组织董监高参加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等举办的工作会议及培训,促进公司董监高精准把握监管新规、公司治理要求,不断提升自律意识,持续提升政策理解力、战略洞察力、风险识别力和科学决策力,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2025 年半年度,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不存在侵占公司资产、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
益的情况,在业务、人员、资产等方面与公司保持独立。
2025 年度,我们将以合规管理为基石,构建“动态监测-精准落实-长效提升”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在监管动态响应机制上,建立全周期跟踪研判机制,实时捕捉资本市场政策法规变化,通过“定向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