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邦电力: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8月)
公告时间:2025-08-25 17:05:42
证券代码:688597 证券简称:煜邦电力
转债代码:118039 债券简称:煜邦转债
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2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投资者关系活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动类别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线上交流会
参与单位名称 长江证券、天风证券、民生证券等 12 位机构投资者
时间 2025 年 8 月 23 日(周六)10:00-11:00
地点 线上会议
上市公司主要 董事长、总裁:周德勤
接待人员姓名 董事会秘书:石瑜
公司与投资者就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以及近期的经营情
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沟通主要内容与公司公告、定期报告
内容一致,具体如下:
Q1、介绍下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情况?
答:2025 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
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秉持
投资者关系活
“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持续创新”的原则,围绕高质量发
动主要内容介
展主线,贯彻既定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公司积极拓展
绍
市场,紧跟需求变化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技术创新驱动核
心竞争力提升,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造创新”协
同发展;同时通过优化管理、降本增效等多措并举,推动各
项业务稳步开展。
在保持传统智能电力设备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大力发
展智能巡检、储能、信息技术等业务,推动多板块协同发展。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377.82 万元,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2025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405.43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 1,614.56 万元。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公司
在手订单额约 8.51 亿元,为后续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Q2、请介绍一下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智能电力产品业务
的进展情况?
答:智能电力产品业务是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合同主要来源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集中招标,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与收货节奏安排产品生产、交付。2025 年上半年,受客户对产品交付的节奏放缓等影响,尽管 2024 年末公司持有智能电力产品在手订单约 40,353 万元,但实际交付进度低于预期,导致相关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同时,2025年上半年智能电力产品确认收入的产品主要来自 2024 年国家电网集中招标,其价格较往年有所下调,带动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电能表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优化国网 20 版电能表工艺设计,并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2024 年技术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生产线改造与优化,提升新标准智能电力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能力。
Q3、公司巡检业务在上半年有什么变化吗?
答: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下,公司持续加强低空智能巡检技术创新,推进软硬件一体化升级,并不断拓展产业应用场景。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公司通过产业链协同和引入前沿技术,进一步完善了智能巡检产品与解决方案,巩固了市场竞争优势。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原有技术底座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公司技术相结合,在视觉算法研发(无人机光伏巡检、目标监测、行为识别等方面)、点云数据分类、大模型技术应用(专题知识库应用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
在视觉算法方面,公司完成安徽省通道隐患识别系统的建设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提升了光斑、二极管故障、螺栓松动、浮漂下沉、围栏缺失等缺陷的识别率,实现无人机陆上光伏及水电巡检缺陷识别系统的产品化应用。在点云分类方面,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了相关模型,实现对线路、杆塔、导线、地线、绝缘子、引流线等复杂电力设施结构的精准识别与分割。同时,公司AI 技术已应用于 3D 智能引导、超高压输电线路测距、图像变化检测、红外绝缘子检测、导线舞动监测、高光谱图像分类、通航地物正射影像分割及杆塔部件识别等项目。
Q4、2025 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有什么新产品吗?
答:2025 年上半年,公司推进储能业务发展,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项目交付方面均取得新成绩。成功研发并推出 1P104S 大容量电池 PACK 产品,并通过新国标认证;实现5MWh储能电池舱与261kWh工商业一体机批量交付,并通过 CE(欧盟)标准的 TÜV 测试。位于嘉兴市海盐县的金星储能产业园主体建筑建设完成,集装箱大容量储能系统投入生产,同时正加快推进第二条产能 5GWh 电池 PACK产线、储能集装箱自动装配产线以及储能系统性能实验室的建设。
Q5、公司 2025 年上半年研发方面有什么新的成果?
答: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将其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公司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前沿技术领域资源投入,推动产品研发迭代升级。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 3,107.92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8.78%。同时,公司新增知识产权 11 项,其中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 395 项,包括专利 161 项、
软件著作权 233 项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1 项。
Q 6、智能电表方面有什么研发进展?
答:智能电力产品作为公司的基石业务,2025 年是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国家电网企业标准迭代升级和产品过渡的重要时期。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完成前一代标准产品质量优化和生产效能提升的基础上,全力开展新一代标准产品研发,为智能电力产品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智能电能表方面,公司密切跟踪国家电网自 2024 年启动的电能表技术标准修订进展,积极开展前瞻性技术预研。截至 2025 年 6 月底,虽然相关技术规范尚未正式发布,公司已依据国家电网计量中心 2024 年技术标准讨论稿及
2025 年 6 月公布的高端电能表技术要求,完成 A 级单相智
能电能表、B 级及 C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测试样机开发,并通过内部全性能测试,为新一代标准正式发布后的产品研发和送检奠定基础。
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1 月,南方电网组织开展系列技
术研讨并制定了《智能网关电能表技术规范》,并于 2025年 2 月正式发布。为落实《南方电网公司计量创新发展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 年)》的工作部署,公司立项研发符合新标准的南网三相及单相智能网关系列电能表。相关产品已一次性通过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检测,取得合格报告,并顺利通过南方电网信息安全中心及中国赛宝实验室(电子五所)的电鸿适配测试。
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方面,2025 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电网“一台区一终端、一通道一密钥”的政策要求,开展面向营销和配电多业务场景的智能融合终端研发,已完成样机制作、平台验证及营销配电基础业务功能开发。在专变终端方面,公司紧跟国家电网 2024 版最新技术标准,通过平
台优化与功能升级提升产品稳定性与可靠性,符合新标准的专变Ⅲ型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并保持稳定运行。
在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领域,公司深度参与国家电网电能量采集装置 25 版新标准的研讨与制定工作,并完成新样机开发。同时,公司推进采集终端与营销及调度平台的兼容性开发、接入与调试工作,相关成果已在多个网省顺利通过检测并投入应用。
此外,公司技术研究院持续跟踪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技术发展动态,南网智能台区终端、南网双模通讯单元等产品相继取得了南网电科院的检测报告,并获得中国赛宝实验室的电鸿适配认证。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2025 年公司加大海外产品研发投入,完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智能单相电能表和三相电能表软硬件设计,相关产品已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为持续提升智能电力产品的智能化制造水平及生产效率,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电能表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与改造,并不断完善国网 20 版电能表工艺设计,以适应产品自动化生产需求。同时,2025 年上半年,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2024 年标准产品技术规范,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和优化,确保新标准智能电力产品的顺利自动化生产。
Q7、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有什么研发和拓展吗?在公司业务和产品深化应用的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
答:在 DeepSeek 大模型技术引发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范式变革的背景下,煜邦电力作为能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前瞻性布局并积极推进 AI 技术研究。2025 年上半年,公司大力扩建算力基础设施,新建算力约 10PFlops,为大模型训练及实时推理提供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团队围绕
大模型技术及智能体应用开展系统研究,积极探索 AI 技术赋能企业的多元应用路径与创新模式。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聚焦电力场景,在大模型技术、3D 点云分类及空间计算等方面开展专项技术研究。在大模型研究方面,公司构建了煜邦私有知识库,依托 RagFlow 平台及内部知识资料,打通技术链路,搭建电力知识问答系统。同时,深入调研现有大模型,分析其优势能力,创新采用多模型联动策略,打造煜邦多模态智能体。在感知层,公司在 3D 点云智能分类领域研发混合网络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与精细化模型调整,实现效率与精度兼顾,平均精度超过 92%。空间计算方面,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空间测距算法在输电线路场景验证成功,通过三维点云与二维像素映射实现侵入物到输电线路的厘米级测距。
Q8、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在公司产品和服务上是怎么深化应用的?
答: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公司成功落地多项代表性应用项目,包括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电量结算分析系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电量结算数据,自动生成交互式看板,为电力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支持;电表终端测试智能体系统,针对硬件测试中的信息提取及数据分析效率瓶颈,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问答与分析系统,实现测试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大幅缩短测试周期;煜邦点云智能分类模型,实现高压输电线路点云数据高精度分类,提升“煜邦纤目”平台预测效果和决策质量,优化数据处理流程;以及 3D智能引导系统,基于点云与相机内外参映射测距技术,实现车辆入侵及高植被隐患检测,有效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性。
1、点云 AI 一体机的研发
煜邦点云AI处理一体机产品集成了数据安全管理技术与 DeepSeek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满足电力行业复杂多变的
数据管理需求。该产品通过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