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湖股份:风险控制管理制度(2025年8月)
公告时间:2025-08-28 16:08:25
湖南美湖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 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五条 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六条 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七条 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
(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发展。
第二章 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
第八条 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一)审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二)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业务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
(三)审议公司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
(四)对公司重大项目及投融资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审查;
(五)全面管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
(六)对公司重大风险事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
(七)指导、监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第九条 综合管理部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处置有关的风险事项。其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识别、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处理等:
1、建立健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2、起草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二)负责根据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风险管理,组织开展年度风险评估工作:
1、收集、汇总、分析公司各系统、各单位风险管理信息。
2、组织开展公司风险评估及调查。
3、制订并组织实施公司风险管控方案。
4、组织实施公司重大风险事项解决方案,防范、化解风险。
5、调整风险管理关键指标,完善风险监控预警体系。
6、指导、督促公司各单位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条 公司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并按照本办法之规定,对各自负责的风险领域实施管理与监控。
(一)战略风险:由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管理与监控;
(二)运营风险:由职能部门负责各自所辖业务经营风险的管理与监控;
(三)财务风险:由财务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风险的管理与监控;
(四)法律风险: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各系统行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的管理与监控。
第十一条 内审部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第十二条 公司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职责分工的设置,分别参照上述规定。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收集
第十三条 各部门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第十四条 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战略风险失控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
第十五条 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第十六条 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
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七条 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八条 公司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 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收集与识别工作,包括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分析法等。
第四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评估管理组织体系
第二十条 综合管理部为公司风险管理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建议和办法,供决策层决策。
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在本制度的框架下制订各自的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设立专人与综合管理部沟通信息,汇报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二十二条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评估管理公司战略环境风险、决策风险,并对该等风险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案。
第二十三条 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投融资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并向综合管理部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
第二十四条 综合管理部在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协助下负责评估公司的法律风险。
第二十五条 综合管理部汇总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评估文档,展开相应的评估研究。
第二节 风险评估文档
第二十六条 各职能部门拟提交的风险评估文档要求至少具备本章所规定的要素并力求详尽充分。
第二十七条 各职能部门应就其所展开的业务、职能过程分阶段实施风险评估,每一阶段的各个关键点都应该有风险评估文档记载。
第二十八条 每一文档应包括风险评估所存在的假设、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及评估结果。
第二十九条 风险评估文档要求但不限于:
(一)正确完备地描述风险过程;
(二)为风险识别及分析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依据。
第三十条 风险评估文档的管理要求但不限于:
(一)提供公司风险纪录并开发组织信息数据库;
(二)为风险管理提供可计量的机制与工具;
(三)促进对风险的持续监控并审视考评相关结果;
(四)提供风险审计轨迹;
(五)共享并交流风险信息。
第三节 风险评估工具、程序及指标体系的一般性选择
第三十一条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六个步骤来进行。
第三十二条 第一步,成立评估小组,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成人员包括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综合管理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评估工作由职能部门或子公司负责人负责。
(一)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
(二)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第三十三条 第二步,识别风险、风险来源与风险类别,详细记载识别的风险等级。
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本制度所指称的风险来源包括:
(一)来源于环境的风险,指影响公司实现目标进而对公司生存构成威胁的外部力量,即影响经营模式变动的不确定性,包括来自于竞争对手、股东关系、自然灾害、政策法规、法律监管、行业风险、金融市场、资本的可获得性等方面的风险;
(二)来源于程序(流程)的风险,指影响公司内部业务程序有效实施而导致的各种资产损耗、流失和破坏的内部力量,即影响经营模式实施的不确定性。具体可以分为:
1、源于顾客、采购与产品定价、人力资源、产品开发、经营效率、生产能力、折旧/损耗、业务干扰、合同执行、品牌侵害、健康和安全等导致的业务风险。
2、源于领导者才能、权力/限制、绩效考评、意愿转变、传递系统等导致的授权风险。
3、源于税务、汇率、利率、价格结算、资金流动性和信贷、投融资的信用预算、会计信息的财务风险。
4、源于组织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权限、整合性、相关性、获得性的信息技术风险。
5、源于领导力失误、员工职权、非法行为、信誉诚信等的授权风险。
6、源于管理或员工串通、欺诈、屈从压力、超越凌驾权限的廉政风险。
(三)来源于战略决策信息的风险,指造成战略决策、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信息失真、过时或使用失当的外部资源可能引起的业务重组、价值评估、组织架构、资源分配的风险,即影响做出价值创造决策所需信息的可信性与可靠性的风险;
(四)来源于公司内部的风险:
1、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决策、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五)来源于公司外部的风险: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