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股份:松井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04)
公告时间:2025-09-01 17:42:16
证券代码:688157 证券简称:松井股份
松井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4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投资者关系活动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类别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时间 2025 年 8 月 29 日
地点 线上会议、线下会议
参会人员 汇添富、交银施罗德、汇丰晋信、申万菱信等,详见附件(一)
上市公司接待 董事长、总经理:凌云剑,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熊开阔,证券事务代
人员姓名 表:司新宇,投资者关系主管:吴丹婷等
2025 年半年度基本情况介绍:
回顾 2025 年半年报,公司就以下三点进行重点报告:
(1)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保持稳健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 34,753.2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48%,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实现
投资者关系活动 营业收入 19,441.63 万元,环比增长 26.97%,收入增长态势持续向好。
主要内容介绍 利润方面,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27.95
万元,同比下降 69.84%,主要原因包括受产品、客户结构变化影响,导致
毛利率阶段性承压,以及主要在建项目转固后,长期资产折旧摊销、运营
维护等费用有所增加。后续随着公司规模效应的逐步释放和运营效率持续
优化,将推动盈利能力稳步修复。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总资产 173,425.20 万元,资产负债率 23.09%,
整体财务状况保持稳健,为后续业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规模效应逐步释放,运营效率持续优化
随着营收规模扩大,公司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一方面,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强化研发核心竞争力,2025 年上半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 5,091.93万元,同比增长 6.73%,但研发费用率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4.65%,在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的同时,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深化阿米巴经营理念,积极推进组织架构优化与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设,在剔除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影响后,公司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9个百分点。
(3)各核心业务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乘用车领域业务表现强劲
报告期内,公司各核心业务领域均取得积极进展,乘用车领域业务增长强劲,高端消费电子、特种装备等战略新兴领域技术与市场突破不断。
在乘用车领域,公司通过产品体系优化与市场开拓双向发力,推动乘用车
涂层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025 年 1-6 月实现营业收入 9,782.84 万元,同
比增长 109.60%,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 13.71 个百分点,达28.15%,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5,986.08 万元,同比增长136.01%,环比增长 57.66%。
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密切关注下游市场发展动态,始终以客户需求为 导向 ,不 断挖 掘市 场潜力 与增 量空 间。 2025 年 1-6 月实现营业收入24,355.77 万元,其中手机及配件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27%。
在特种装备等战略新兴领域,公司成功开发出全固态电池绝缘胶框打印设备与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航空航天领域,部分涂层项目已成功取得终端客户 RFI 确认、低空飞行器专用涂料获得终端试航机喷涂资格;PCB 油墨产品矩阵依托喷印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工艺成熟,有望在 PCB 工业中获得应用。
主要交流问题及答复:
1、请介绍公司在乘用车领域的业务进展与规划?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汽车涂料市场需求显著提升,同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 年 1-7 月,我
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823.2 万辆和 82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9.2%
和 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5%。另据《涂界》数据,目前我国汽车涂料市场规模超 400 亿元,但外资品牌仍占据了 80%
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乘用车车身涂料、高端汽车修补漆市场近乎形成垄断,国产替代需求迫切、潜力较大。
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2025 年上半年乘用车领域业务实现同比增长 109.60%,增速突破 100%,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坚持“全系列产品布局+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战略定位,产品全面覆盖零部件涂料、车身漆、售后修补漆,可满足整车厂从新车生产到维保的全场景需求。
为持续推进乘用车领域业务,公司主要采取两方面举措:
第一,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持续发力乘用车零部件涂层市场,尤其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涂层更趋向于定制化与个性化,其对涂料功能性、美观度要求也更高。公司依托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 UV/PU 双固化面漆、耐水解 PU 手感涂料等创新产品在汽车内饰领域的应用,逐步替代现有工艺及产品,有效满足汽车环保性、轻量化需求。在巩固内饰领域优势的同时,公司加速拓展外饰件业务,已与多家头部主机厂、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建立多维度深入合作关系,合作模式从单点供应升级为深度协同,参与多款主流车型的同步研发与配套供应。
第二,积极布局乘用车原厂漆、售后修补漆领域,致力于自主研发其所需要的树脂、色浆等核心原材料。其中,树脂是决定涂层性能和涂料成本的关键原材料,色浆则对汽车的美观和耐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具备其自主生产能力不仅能有效强化产品性能优势,更能通过核心材料环节的成本把控为整体盈利能力提供支撑。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体系已按计划陆续结项推出,正加速推进与定点客户的商务落地。
2、如何看待高端消费电子领域业务下半年的增长潜力?
答:从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的行业惯例来看,主流终端厂商通常集中在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推出新一代产品,行业由此形成销售季节性特征。结合当前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公司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局:
一是深化下游合作生态,拓展业务价值边界。当前,全球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推进,消费者对高质量、个性化和智能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促使消费电子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围绕下游终端客户对产品性能、触感体验的高规格需求,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攻克多项行业技术瓶颈,成功为终端客户新一代产品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凭借技术实力提升及终端客户认可度的增强,公司与北美消费电子大客户的合作持
续深化,合作产品品类从现有领域向更多细分场景延伸,已成功获取手机及配件领域多个新项目的量产开发权,为后续订单规模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下游市场发展动态,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挖掘市场潜力与增量空间。
二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关键技术规模化渗透。公司凭借差异化创新工艺,积极践行产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发展路径。自主研发的拓印技术经过多轮迭代升级,在工艺稳定性、产品适配性等方面行业领先优势凸显,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 H 大客户、荣耀、小米等头部终端品牌的多品类产品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并持续向更多品牌终端渗透,成为驱动公司产品附加值提升及市场份额扩大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时,公司新技术准分子工艺已配合下游客户完成打样并实现多个项目的量产落地,为业务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聚焦新兴赛道,强化可穿戴设备领域竞争优势。随着 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产品正在经历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高性能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推动新产品开发,也加速了产品迭代速度。例如,AI 眼镜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终端,正引领可穿戴设备从单一功能向多场景融合升级。公司通过持续加强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积淀与产品开发能力,重点把握智能眼镜这一新兴细分市场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小米、Meta 等全球知名终端厂商的智能眼镜产品开发,助力公司在高端消费电子新兴赛道抢占先发优势,进一步丰富业务增长曲线,为下半年及长期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3、针对固态电池制造环节,公司可以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答: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优势,或将成为下一代锂电池发展方向,但在制造环节仍面临特定技术挑战。在固态电池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叠片、等静压等工艺,易导致电池片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形变,进而引发短路隐患;同时,为保障电池片与电解质之间良好的界面接触,通常需施加大压力,这一操作进一步增加了边缘形变及由此引发的内短路风险。为此,目前行业内已逐步引入绝缘胶框技术,通过对电池片绝缘封装,增设胶框隔离,以保障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和绝缘安全性。
从绝缘胶框的制作路径来看,在工艺方面,UV 打印凭借激光辅助实现的高精度和自动化优势,较为适配固态电池制造需求;在材料方面,固态电池对 UV 绝缘胶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抗拉强度、柔韧性、耐穿刺性,以及其与电解质之间的化学相容性等方面均存在较高技术壁垒。
公司依托深厚的 UV 数字喷印技术积淀与涂层材料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成
功开发出全固态电池绝缘胶框打印设备与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工
艺革新与显著效率提升。
4、油墨业务的进展情况?
答:油墨业务作为公司“三纵三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
的持续布局与深耕,目前已进入发力阶段,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
力之一。2025 年 1-6 月,公司油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7.15%,
充分体现出其良好的发展态势与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公司在油墨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公司自主研
发的 UV 绝缘油墨凭借优异的安全性能,成为传统工艺的升级替代方案,正
逐步获得新能源车企及电池厂商的关注与认可,且已实现终端客户批量供
货,同时,公司通过对 UV 绝缘油墨的持续迭代升级,进一步筑高技术壁垒,
为后续市场份额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多元化市场需求,公司构建
的油墨产品矩阵同样成效初显,其中一体黑油墨、烧结油墨、PCB 字符油墨
等多款油墨创新产品已在终端实现批量导入并稳定量产,产品应用范围覆
盖高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电路等多个领域。
风险提示:以上如涉及对行业预测、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等相关内容,
不能视作公司或公司管理层对于行业、公司发展或业绩的承诺和保证,敬